樂至城郊有南北二塔。南塔屹立于城南海拔五百多米的天柱山巔,于清道光十一年修建,高30余米,磚石結構,七層中空,四壁開窗,沿 48級石梯登頂,能見度好時,可眺望方圓二三十里景色。北塔則雄踞城北蛇形山坡上,原名凌云塔,也建于清道光年間,高35米,磚石結構,七層實心,與南塔遙遙相對。
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塔并非單純的景觀建筑,而有威鎮邪惡,昭示光明之意。因此許多地方都可見古塔聳立,但象樂至這樣,于一城之地,建有南北二塔者卻很少見。其原因眾說紛紜,但民間傳說最廣的是,樂至十年九旱,先人認為是孽龍作怪,于是建南塔以鎮龍頭,建北塔以鎮龍尾。位于中段的崇教寺(現為陳毅元帥紀念館)原有一座高二十多米的佛塔,據說可鎮龍身,可惜“文革”中此塔被拆毀,甚為遺憾。筆者兒時曾聽外祖母說,清光緒年間,有人謊稱塔神附體,手托南塔木制模型,四處游說,訛騙錢財。后被官府捉拿,欲砍頭問罪,此人竟說,如砍掉他的腦袋,南北二塔會立即倒塌,眾人聞言惶惶不安,深恐災難降臨,只好將斬刑改為監禁。此事雖然荒唐,但也足見雙塔在當時樂至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。
傳說歸傳說,南北二塔的確為樂至城增光不少,長時期中,天柱山因古塔而成為踏青郊游的好去處。人們或在林中野餐,或在草地嬉戲、賞綠色、聞花香,其樂融融。特別是登臨塔頂,極目遠眺,頓覺天高地闊,心胸豁然開朗,俗世煩惱,一掃而光。
而今,圍繞南塔一宏大景區正逐漸形成。天柱山腰重修了慈恩古寺,紅墻綠樹,殿宇樓臺,層層向上。而山腳下規劃建設的南塔公園,更為古塔增輝添彩。南塔旁聳立起電視轉播塔,一今一古,相依相伴,蔚為奇景。位于中段的崇教寺早己改建為陳毅元帥紀念園,一座頗具現代特色的“松潔塔”直插云天。而北塔前些年經熱心群眾籌款修葺塔面,并飾以彩燈,節日夜晚,流光溢彩,美不勝收。三塔呈三角形排列,各踞一方,俯瞰樂至城區,實為川中丘陵地區一大勝景。
古人有“無塔不成景”之說。而樂至的古塔,正以新的面貌、新的傳說,迎接四海朋友、八方賓客。
古塔永存,因為樂至人的精神永存。
(本文作者:馬魁武)
上一篇:« 仙鶴觀 | 下一篇:周喜安會見與樂至簽約客商 »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