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鶴觀是道教古剎,又是樂至縣旅游景點之一。位于樂至縣天池鎮城區,與“陳毅廣場”相距兩百米的自玉山巔,海拔506米,相對高程為50.5米。山體呈獨立淺丘地。公路直通山腰生活區及靈宮殿。山間林木深秀,曾有白鶴棲息,故建觀時,以仙鶴命名。原四周石墻環繞,前后堅修寨門,與崇教寺石墻相對峙,歷為縣城治安屏障。
據清代《樂至縣志》記載,道觀始建于明代年間,重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(1778),道光時擴建。原廟宇規模為三重堂和左側耳殿,右側寮房、花園組成。進山門前殿塑靈祖;第二重正殿塑真武祖師,左龕祀川祖,右龕祀文昌帝君。正殿頂樓祀玉皇大帝,中祀觀音大士,正殿背后為韋馱堂。正對三重殿左側塑燃燈古佛和送子觀音;右側塑五羅大帝。二重左下方耳殿塑日月二光、土地諸神。清乾隆縣人鄭學健《重修仙鶴觀碑記》盛稱:“觀宇為雄,神像莊嚴,翠屏環繞,風景秀麗?!睒分量h令尤秉元《訪仙鶴觀》詩云:
郭外春山秀,仙宮跡尚留。
白云常自在,丹訣渺難求。
道士探靈勝,巖棲閱幾秋。
臨風思馭鶴,應駐萬峰頭。
縣訓導龔佩蘭《仙鶴觀》詩云:
相鶴經中妙諦傳,伐毛洗髓幾經年。
長生有訣如相授,歸種凡間烈火蓮。
湖北名士袁承癢《登仙鶴觀》詩云:
石徑蓬蒿久未開,招邀偶上一徘徊。
不知仙鶴今何在,幸有黃冠此再來。
龍虎遠隨香世界,龜蛇老守碧山隈。
蒼松翠柏都如畫,小坐敲詩引雋才。
(注:正殿祀真武神像,寺附近有龜蛇兩山。)
清道光時,縣歲貢唐佐廷撰書聯云:
神威踞象嶺貓峰,千載流傳,不許煙云高尺寸;
勝跡攬蛇凹龜凸,兩腳踏定,那數靈氣走毫分。
這些詩詞和楹聯足以反映這段歷史。
仙鶴觀香火旺盛時,先后曾由羅、彭、寧、王、李諸道長主持。彭道長還開辟園林花圃,接待地方人士觀光消夏。每年老君生辰祭祀,尤為熱鬧,遠近道教徒來觀朝山者眾多,香火旺盛。民國后期,時亂民窮,觀為國民黨軍隊占用,道士星散,香火衰落不振。
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道士還俗,回鄉務農。1953年神像被毀,廟宇改為村小學校舍,后作為大隊蠶房。十年浩劫,道觀變為廢墟。1985年道人楊理云前來住觀,接待道教信徒,廣結善緣,信眾踴躍捐資。1991年10月,修建長房一排,塑神像10余尊。次年6月,樂至縣人民政府批準,觀為道教活動點。當年7月,仙鶴觀道教管理委員會成立,設立道務、接待、財務、生活、保衛等辦事組織,道眾分工負責,團結合作。同時開展早晚課,定期舉辦廟會活動,香火日漸興旺。1994年12月,中國道教協會會長傅圓天和四川省道教協會顧問蔣信平、副會長周至清、秘書長陳代璞等來觀視察指導。1998年4月,謝明明從湖北紅安縣老君山道觀來仙鶴觀,擔任住持道長,并改白玉山為仙鶴山,改仙鶴觀為九真道院。道觀煥然一新,九真玄風大振,香火旺盛。凡朝山敬香、觀光者,無不留連忘返。謝明明道長在觀內著作《中華數術家氣功》和《道德真經學》,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。1999 年4月I日至7日,首次在觀舉辦“全國性道林九脈合真580周年及仙鶴山第一屆道家文化活動周”,有12個省市道觀道長和居士出席大會,臺灣國民黨元老、九十九歲的陳立夫寄來題詞“中興國教,輝煌道林”表示祝賀。次年,山、觀又恢復原名——白玉山和仙鶴觀。后由黃道長主持。2003年12月,劉演道接任主持道長。
仙鶴觀現有道士6人,皈依弟子2000人,信眾約萬余人。20余年來,在道教弟子支持下,從生活區(講經樓)到觀頂,新砌石級81梯,示《道德經》八十一章,以此經為綱。山門兩層,房檐四角上翹,層層疊疊,櫛比鱗次,凌空欲飛,雄偉壯觀。最上層高懸全國道教協會會長傅圓天手書“仙鶴觀”紅光閃閃的巨幅大匾。廟宇依山而建,呈階梯形,高低錯落有致,規模宏偉壯麗;雕梁畫棟,飛檐翹角,古色古香;所塑神像,神態各異,造型優美,莊嚴肅穆;金漆匾對,石刻道經(大理石刻《道德經》全文),名人書法,蔚為大觀。如登臨眺望,遠則南北二塔、天池風景、陳毅廣場、318、319公路環繞城郊市場,羅列如畫;近則茂林修竹,篩月吟風,綠野田疇,別繞情趣。仙鶴觀共建有五殿一亭,建筑面積846平方米。
一殿為三清殿,由全國佛教協會會長、著名書法家趙樸初題寫殿名匾額,供奉太清、玉清、上清神像,兩旁祀玉鼎、黃龍、太乙、普航、文殊、赤精、廣成、巨留、道行、燃燈、清虛等十二金仙塑像。頂上為玉皇樓,供奉玉皇大帝。二殿為慈航真人殿,中塑滴水觀音神像,兩旁塑孔子、釋邇牟尼、關公、地藏、地母、重陽、紫微、天師等神像。三殿為藥王殿,塑龍吟虎嘯的孫思邈神像。四殿為祖師殿,塑腳踏龜蛇二象的真武祖師神像。五殿為靈宮殿,塑赤面、三目、執鞭、腳采風火輪的靈官神像。
八卦亭為上下兩層,八角上翹,頂蓋黃色琉璃瓦,雕梁畫棟,柱上金龍盤繞。亭內祀老子騎青牛塑像,坐高3.5米,頭頂伸至一層。神態自然,栩栩如生。天花板為畫上的太極八卦。亭內八壁,濃墨繪“拐李先生道法高,鐘能老祖把扇搖,洞賓背劍輕風繞,湘子立端吹玉簫,國舅手執狼牙板,果老騎驢獻鳳毛,仙姑敬來長生酒,采和提花奉盤桃”等“八仙”壁畫8幅,用筆簡練,線條流暢,形態活現,技法精湛。亭四周置背椅,供香客和游人休息養神,談古論今。
在一殿正門大壩外邊,建有示神圣與貞潔風姿的三層蓮花臺座,底層蓮座四方各塑仙鶴2只,共8只。造形各異,極為傳神,或昂頸向天,或展翅欲飛,或縮頸正眠,或張嘴高歌。它體現了觀名的原意,又可說明鳥類誠信,亦可修成正果。二三層蓮臺上放置盆景花卉,四季常青。
劉演道又名至理,俗名劉青雄,海南省澄邁縣人。來觀擔任道長后,尊重歷史,逐漸恢復明代寺觀風貌,己征地近20畝,目前在山門下,生活區旁,新建靈官殿。將原靈官殿的靈官神像移至新殿,另塑日月二光、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等神像。擬在年內開工新建“十二殿”,內塑求苦天尊、閻王、24孝和因果報應等神像。并改建慈航真人殿,擬中塑大型觀音神像1尊,另塑觀音渡化世人的32化身神像。
生活區總建筑面積2846平方米,分上下兩部分。上為觀內,建有宿舍、齋堂、廚房(為素齋飲食)建筑面積846平方米;下為山腰,新建三樓一底的講經樓房一幢,亭榭各一,平房一座,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。有會議室、餐廳、茶園、客房、廚房、保管室、小賣部等配套設施??沙薪觾砂儆嗳说臅h、培訓、宴席、住宿、奴樂等業務。既供賓客休閑,又利道眾清修。每月初一、十五日,節假日與雙休日,朝山敬香、觀光旅游者絡繹不絕。
(本文作者:丁季達)
上一篇:« 色香味形俱佳的雙河涼粉 | 下一篇:樂至南北二塔 » |